2019-07-17 08:11:13
当日,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正式开始。该校自2007年起采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的方式,为新生传递佳音。一份份带着墨香的录取通知书被网友们称为最好的“开学第一课”。
更多2019-07-17 07:53:24
7月13日,由咸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咸阳市2019年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型主题活动”在福园广场举行。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缪峰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致力于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工作,让更多群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受益中医药,为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活动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推出了中医药特色表演、中医药文化成果展示、健康咨询、互动体验、科普资料发放等多项惠民活动。
(王帅)
2019-07-12 08:08:34
当日,2019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开幕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韩国等国家的近200名青少年参加了此次文化交流活动。
更多2019-07-08 07:51:32
□翟正荪
当林子间的铁卷尾叫着“算黄算割”的时候,关中一带的农民便将屋后墙壁上挂了一年的钐子取下来。钐子是件高效的夏收工具。在关中农村,一个好劳力使用镰刀一天能割二亩多小麦,而用钐子则能割四到五亩。
一
据说钐子是诸葛亮发明的,但这仅是据说。而真实的钐子于我,不但见过,而且用过。
上世纪七十年代,钐子是关中农村必不可少的夏收利器。
麦黄一晌,蚕老一时。当林子间的铁卷尾叫着“算黄算割
①”的时候,关中一带的农民便将屋后墙壁上挂了一年的钐子取下来。
其实,钐子就是一把大镰刀。其刀刃和普通镰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宽窄,一样锋利,但要比普通的镰刀长四到五倍。家乡人把钐子的刀刃叫钐片,钐片安装在一件竹木结构的半圆形浅筐上——这筐用竹皮粗粗编织成网状,筐的底边是木质的,钐片就贴着这木头做的底边紧嵌其上。
二
弯弯曲曲的乡间土路,迎面吹来的热风饱含着关中平原小麦成熟的气味。
使钐子的男子扛着钐子,提着盛磨镰水的瓦罐,顶着烈日走向麦田。
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金黄色的麦田在阳光下一片灿烂,一望无边。
使钐子的男子选好开镰的方位,退后一步,摆开架势——他一手紧握钐子木柄,另一只手拉直了系在钐子上的皮绳,然后抡开钐子,“飒——”的一声,一道弧形划过,那些经钐刃扫过的麦子,便齐刷刷地倒在竹皮做的网筐中。接着,使钐子的男子将手中的木柄轻轻抬起,对侧的“羊角
②”也就着地,满筐的麦子便顺顺当当倾倒在身后的麦茬地上。
那些铺放在麦茬地上的麦子,麦穗一律齐齐地向右,厚薄也几乎一致。割麦的汉子抡着钐子一步一步,越走越远,他身后割倒的麦子越来越多,就像一条长长厚厚不断延伸的金色地毯。
烈日下,令人兴奋的“飒——飒——”声有节奏地不绝于耳,使钐子的汉子挥汗如雨。他几乎整个中午或下午都在钐麦,偶尔停下来擦把汗,直起腰,向四处望一望,那些散落在各处麦田或使镰刀或使钐子的农人也都没有停下。庄稼人将夏收称作“龙口夺食”,大家都是憋足了劲儿和老天爷抢时间——这是一场拼搏,一场竞赛,一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存之战。
三
看到那些使钐子的男人走在路上不急不忙的样子,你也许会觉得那样子有些散漫。他们工作时会先整理好钐子上的皮绳,选好开镰的方位,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尤其是那“颠麦”的动作,简直称得上潇洒——有时,钐子贴着地面“飒”的一声扫过,一些根部已被割断的麦秆还没醒过神来似的直直立着。这时,使钐子的男子便会停下,然后稍稍使力,将钐子轻轻一颠,刚才那些还在发呆的麦子就会跟着跳进网筐,驯服地倒下。而难得的是,使钐子的农人这些不紧不慢甚至称得上潇洒的动作要不断重复,一个中午,一个下午,甚至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这该需要多大的耐力和韧劲!
钐子是件高效的夏收工具。在关中农村,一个好劳力使用镰刀一天能割二亩多小麦,而用钐子则能割过四到五亩。镰刀割麦是一人连割带捆,而钐子需要两人搭档。当年本人就曾“跟”过钐子。
所谓“跟钐子”,就是跟着钐子捆个子。关中人把麦捆叫个子。使钐子的人在前面钐麦,一镰接着一镰,钐倒的麦子连绵不断。跟钐子的人拿一把卸掉刃片的镰肘,弯着腰将割倒的麦子拢堆,捆好,然后直起身子,将捆好的个子提起,轻轻一蹾,“个子”便稳稳地站在麦茬地里晒太阳。若是收成好的麦田,一步就是一个“个子”。当你捆完一片地,放眼望去,立起来的“个子”一个接着一个,满地都是,朗朗晴空下,就像一行一行威武的列兵。
四
使用钐子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角度的把握和力气的分配都是在运动中完成的,其难度和妙处都在这里。生手上阵,不小心便会弄坏“羊角”或伤及自身。我在农村多年,虽也使过钐子,但终未学成,至今想起仍觉汗颜。后来因为上学、工作,钐子于我便有缘无分,渐行渐远。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农村机械化的发展,钐子这种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我家乡当年的麦田已被许多豪华的水泥楼房替代,不少钐麦割麦的好手也已离世,但我仍然不曾忘记当年的三夏大忙,不曾忘记钐子钐麦不绝于耳令人兴奋的“飒飒”声,我怀念并敬重那些肯吃苦、有智慧,面色黝黑、朴实无华而又默默无闻的农民兄弟。
注:
①算黄算割,关中方言。即边黄边割的意思。
②羊角,这里指钐子底边右端的一节羊角状木头。
2019-04-24 08:21:29
□ 记者 原登荣 文/图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上年增加0.2本。网络、手机等形式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6.2%,比2017年上升3.2个百分点。同时,西安个人阅读指数居全国第5位。
省十一届政协以来,刘巧莲、曾敏、王发友等政协委员纷纷通过提案等方式建言推进全民阅读。近两年,作为实现全面阅读的载体,西安市实体书店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市书店总量达1927家。
西安实体书店能在电子阅读率不断增长的当下“逆势”增长,它们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电子阅读成潮流 纸质书是情怀
4月21日晚,省政协委员、陕西广播电视台电视剧工作室主任万盛华将一条世界各国名著的听书链接分享到微信群里。他说,现在不少读者喜欢有声读物,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开阅读。“多年来,我仍坚持阅读纸质书,这是一种习惯,因为可以反复研读,还可对重要内容进行诠注和标识。”
万盛华每个月至少阅读3本书,这些书大都和他的专业相关,比如拍长征主题的电视剧时就会多看党史书,一些人物传记也会常常涉猎。
西安白领姚欣是一名畅销书爱好者,郭敬明、张悦然、韩寒等年轻作家只要出书,她必读必买。“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总共5部,我都读了,而且全部买下来,现在我书架上的小说差不多有100多本。”说起自己喜爱的书籍,姚欣有些自豪。
以前的姚欣只要读书绝对是非纸质书不读,但随着近年电子书的普及,她也开始涉足电子读物。她说:“纸质书读起来还是有限制,在地铁上或睡觉前躺在床上,纸质书读起来就不那么舒服了。”
尽管如此,姚欣还是认为,“尽管现在看电子书的机会多了,但我依然会来到书店把这本书买下来,只为心中对纸质书那份偏执的爱。”
买卖书时代已过 书店忙着转型
4月19日晚8时,嘉汇汉唐书城小寨店2楼少儿区正在进行着一场“汉唐有书君”图书分享会,15个阅读爱好者围坐在一起,倾听着分享者李威和作家小鹏《背包十年》这本书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在旅行中那些记忆犹新的故事。
类似这样的图书分享会,汉唐书城每个月都会举办,这是这家书城走进读者行动系列活动之一。此外,书城还在西安的商场、高校等地不定期举办读书快闪活动,通过流动书车、室内展销等方式,让图书在不经意间走进市民生活。
据嘉汇汉唐书城营销总监李纯介绍,今年3月书城还和喜马拉雅有声电台联合打造了有声读物平台,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进入数据库,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如今已过了卖书和买书的时代,我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和读者交流,让读书成为日常习惯,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
目前,嘉汇汉唐书城小寨店正在升级改造,预计今年6月底将和读者见面。此次除了改造方便阅读的图书展区,还融入了茶饮、咖啡、美术展示区等。李纯坦言:“汉唐书城2015年前后就想转型,但一直没有实施,现在我们终于如愿。”
2015年底,嘉汇汉唐书城的老邻居万邦书店关中大书房就迁往了长安区。对于搬迁原因,万邦书店创始人魏红建毫不掩饰:“书店销售业绩不好,租金太高,没办法继续运营下去。”
2016年,在汉中市留坝县政府支持下,魏红建开起了以阅读为主题的民宿——留坝书房。“书店没有政府支持很难做下去。留坝书房的进驻也给了当地百姓和游客一个阅读的公共空间,带动了当地图书消费,但由于留坝较偏远,客流量一般。”他说。
网红书店揽客 图书和服务才是根本
“哇,好有文艺气息,这么高大上!”4月21日上午,位于西安凤城二路蓝海风中心二层的万邦书店蓝海风店挤满了拍照的游客,许多人对店面风格很感慨。
明明是书店,为何却挤满游客?这和这家书店自带的“网红气质”不无关系:全长240米的书墙号称全国第一,成功在抖音、快手等小视频软件上走红,自去年12月开业以来,这里已成为一些文艺青年游览西安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对于网络上关于网红书店拍照人多、买书看书人少的评论,魏红建回应:“只要有人,就会有人看书,就会有人消费。”
魏红建介绍说,书店现在每天平均客流量在1万人上下,图书消费能占整个销售额的60%到70%,“优质的图书和服务是万邦书店蓝海风店立足的根本,书店也是商场商业的组成部分,购书很方便,还能提供咖啡、茶饮、蛋糕等服务,店内的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对读者也是吸引力。”
魏红建同时表示,如果有需要,自己愿意为城市商业体提供书店配套,但不会再单独开书店。
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的新华书店曲江书城,是西北地区首家复合型阅读体验中心,店内以书+美学商品、文创产品的陈列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与闲适之间自由切换。
“以前,我们卖的是书,现在卖的是复合型文化空间和慢生活方式。”曲江书城总经理张赶说,书城打破实体书店传统售书模式,集人文创意、生活休闲、咖啡书吧、特色餐饮等文化休闲项目于一体,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享受,“在这里,读者不仅能读到纸质书、有声书、电子书,还可以去文创手作区一展身手。”
2017年开业的阅西安书店,是西安为数不多的24小时书店。店长邵煜彬表示,晚上来书店的人并不多,而人员工资、补贴、电费等开支较大,作为新华书店旗下的店面,书店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邵煜彬认为,无论是普通书店还是功能项目更齐全的新型书店,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更要选好书、卖好书,这是书店应该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