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0:30:46
11月29日,在太白南路,环卫工人正在打扫路面上的落叶。当日,西安市迎来寒潮降温天气,道路两侧变黄的各种树叶随风而落,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个个“橙色身影”仔细地清扫落叶。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更多2022-11-29 11:28:03
当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D组法国对阵丹麦的比赛在多哈974球场举行。来自陕西的志愿者白鑫沂在974球场的看台忙碌。白鑫沂目前在迪拜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六个月前在线上面试后顺利通过卡塔尔世界杯志愿者的选拔,目前主要负责974球场的看台以及媒体中心的媒体引导工作。学习阿语的她表示能参与到世界杯的志愿工作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2-10-31 15:33:02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总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村民1000余人。2015年以来,南沟村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群众参与”的思路,扎实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盘活流转土地资源,种植苹果、樱桃,养殖湖羊,建设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
在发展的过程中,南沟村注重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产业、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景区经营、农闲务工等,带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2-10-14 15:24:20
近年来,陕西省山区农村民宿发展势头迅猛,以品质化、风格化的山村民宿为载体的周边游、“微度假”成为旅游市场的新潮流。农村闲置废弃农房通过灵活的合作经营模式改造后,变成一栋栋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既满足了人们亲近乡土自然的旅游消费需求,又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就业。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2-10-12 16:56:56
近年来,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统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取得良好综合成效。经过坚持不懈保护发展,宁陕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6.24%,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攀升,朱鹮从初次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长到300多只。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宁陕县的观光旅游业、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殖及加工等项目和产业蓬勃发展,使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实现增收。
更多2022-10-11 17:50:30
当日,苏陕协作项目陕西省洛南县旱改水水稻种植示范园培育种植的150亩优良水稻开始收割。
南京市江宁区和陕西省洛南县合作,充分发挥江宁区科技力量,优化水稻品种,精心选育繁育,聘请农业专家对水稻的育苗、日常管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讲解指导,先后引进明香粳813和徐粳119等新品种水稻进行试种。今年试种成功并喜获丰收,亩产达600公斤,打破了地处秦岭深处的商洛全市多年不种水稻的历史。
水稻种植的引进将有利于秦岭深山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将通过大面积推广,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2-09-27 09:04:13
金秋时节,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的东台塬上,一排排石榴树缀满红彤彤的果实。近年来,潼关县发挥传统种植石榴的优势,大力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引进和培育多类优质产品,让小石榴落地生根,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软黄金”。
更多2022-09-27 08:57:07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又到一年秋收时。近日,陕西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当地农民忙于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筛选、晾晒稻谷、装袋,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更多2022-08-12 10:33:09
近年来,陕西省洛川县的阿寺村和黄连河村大力发展种植相关产业,不仅为两个村庄分别带来了“中国苹果第一村”和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的美名,还绘就了一幅陕北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来源:中新图片微信公众号
2022-08-12 10:25:36
正值暑期,陕西省汉中市迎来研学热。近年来,汉中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特色研学项目基地,开展自然博物、户外拓展、野外生存等主题教育,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研学团队。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更多2022-07-19 11:32:12
近年来,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等地,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持续进行艺术实践和教学,致力于乡村文化再建,并连续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借助秦岭终南山丰富的自然与历史资源,文艺工作者们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通过打造“美好乡村计划”,将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价值认同,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创新文化、生活美学相结合,营建出村史馆、美术馆、剧场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新场所,用艺术改造乡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更多2022-06-22 10:55:28
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镇袁家圪堵村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镇域内布满沙柳、旱柳等植物。为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村里成立了社区工厂,由传统老艺人对本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制作、加工、销售以柳编为主的陕北传统工艺品,颇受市场青睐,在为农户增加经济收益、倡导使用环保产品的同时,还节约了政府为这部分沙柳平茬的开支。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2-06-06 17:10:18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2-05-30 16:16:23
据农业农村部29日消息,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截至2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3798万亩,日机收面积678万亩,四川麦收进入尾声,湖北进度过八成,河南、安徽进入集中收获期、进度过一成,江苏、陕西、山西等省陆续开镰。
更多2022-05-05 11:11:02
“五一”假期,西安大唐芙蓉园仕女馆推出了《寻梦·芙蓉里》互动表演。通过芙蓉庭院、芙蓉衣肆、芙蓉画坊、芙蓉酒肆等场景的构建,从妆容、服饰、礼仪的外部表征和具有深意的故事内核,将盛唐女性文化生动地呈现出来。游客可通过互动游戏,跟随演员脚步,共同拉开盛宴序幕,寻梦千年前的长安,沉浸式体验大唐市井风情和其开放包容的文化魅力。
更多2022-05-05 11:07:00
在空气清新的山林河畔沐浴明媚春光,到图书馆、博物馆、艺术街区体验文化“穿越”,驱车乡村感受民俗风情……今年“五一”假期,市郊游、短途游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人们纷纷结伴出行,拥抱“家门口的风景”,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坚守在各个岗位的劳动者,或疏导交通,或维护秩序,或穿行在大街小巷配送货物,或在项目建设工地挥汗如雨,或忙碌于台前幕后排演剧目……他们默默付出,用辛勤的劳动为人们假期出游、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贡献力量。他们的身影成为这个节日最美好的注脚!
记者 高山
2022-04-26 15:58:21
4月24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阅览功能区开放活动在西安举行。记者获悉,此次阅览功能区的开放是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实现全面开放前的重要一步,是具有113年历史的陕西省图书馆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也是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更多2022-04-20 16:28:00
在陕西境内的引汉济渭工程中,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负责为整个工程提供水源。其中黄金峡水利枢纽从汉江干流取水,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龙头,拦河坝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三河口水利枢纽是整个工程的调节中枢,总库容7.1亿立方米,年可实现自流供水5亿立方米。
目前三河口水利枢纽已全面建成,联网发电。黄金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左右岸同步加快建设,混凝土浇筑占设计浇筑总量的80%,预计2023年上半年主体工程竣工,具备投运条件。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2-04-13 15:53:37
图/文 刘夙培 房建建 肖阳熠
伴着明媚春光,沣河两岸的油菜花盛开,金色花海美不胜收。搭乘春天的地铁, 满眼尽是两岸的油菜花海,望尽眼前美景,这样沉浸式的赏花体验,仿佛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充满治愈感。
春日烂漫在金色花海中释放,乘坐西安地铁五号线,在沣河两岸的空中俯瞰,缩短了你与春天的距离。沣河从花海中穿过,流水潺潺,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天便在沣河两岸与你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