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15:20:18
这是国家植物园内初开的玉兰花(3月6日摄)。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内玉兰花开始绽放,吸引市民前来赏花踏春。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2023-03-03 09:47:37
中国从1975年9月开始向摩洛哥派出医疗队,由上海承担援助工作。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派出援摩医疗队195批,医疗队员近2000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75年至2022年,援摩医疗队共诊治摩洛哥门急诊患者57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0万人次,完成手术近53万例。
新华社发(中国援摩医疗队供图)
2023-02-21 11:02:56
2月19日,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段拍摄的黄河滩涂美景(无人机照片)。
最近,九曲黄河流经陕西省渭南市的合阳段春暖河开,黄河滩涂在晨光中犹如美丽的画卷。
新华社发(赵哓罡摄)
2023-02-16 10:19:20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陕西西安气温骤降,秦岭山区出现降雪天气。群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皑皑白雪给山体上的植被再次披上“银装”,翠华山上的天池宛如蓝色宝石,画面静谧唯美。图为西安翠华山雪景。翠华山·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供图
更多2023-02-13 09:41:39
2月12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游览观瀑(无人机照片)。
近日,受气温回暖影响,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冰消河开,再现奔腾咆哮的壮美景观。受前一段时间凌汛影响,关闭了半个月的壶口瀑布景区于2月12日恢复对外开放。
新华社发(吕桂明摄)
2023-02-06 09:55:19
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孙家沟是远近闻名的“灯笼村”,300多年来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织竹篾灯笼。依照关中“送灯”的民俗,每逢正月,红彤彤的灯笼便点亮了白鹿原的沟沟峁峁,成为白鹿原上独特的文化符号。
今年82岁的王学坤自幼跟随父辈学编灯笼。制作一个小巧的“火葫芦”灯笼要14道流程,工艺繁复,费时费力,但王学坤做起来得心应手。2007年,他所掌握的“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孙家沟村只有不到10位艺人坚持手工编灯。为满足市场需求,王学坤除了编织传统的灯笼,还自制竹篮、竹农具、竹制小工艺品等,不仅在乡村市集广受欢迎,还被大量收购销往临潼、富平一带。
面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困境,近年来,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王学坤成立了“竹篾子灯笼纺织技艺传习所”,并多次参加公益非遗文化展演,让古老的竹韵灯影焕发崭新的魅力。
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2023-02-05 09:52:03
元宵佳节将至,西安北院门风情街内销售的手工元宵,受到了不少民众的追捧。许多元宵店的门前都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队,不少市民表示会一次性购买十几斤,馈赠亲朋好友。
更多2023-01-26 10:56:46
西安地铁8号线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节日期间,西安地铁8号线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坚守一线,抢抓工期,保障施工进度。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3-01-26 10:53:17
春节期间,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迎来旅游高峰。在这个涵盖唐食荟萃、百艺手作、文化宴席、沉浸演艺等多种业态的街区里,许多游客身着汉服、绘上美妆,游览、留影,感受大唐风貌,体验“唐潮”之旅。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2023-01-03 10:11:29
1月1日拍摄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现场。
1月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陕西西安举行。本届电影节以“丝路通世界·光影耀长安”为主题,设置“金丝路奖”竞赛单元、开幕式及红毯仪式、电影之夜等七大主体单元。
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2022-11-30 10:30:46
11月29日,在太白南路,环卫工人正在打扫路面上的落叶。当日,西安市迎来寒潮降温天气,道路两侧变黄的各种树叶随风而落,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个个“橙色身影”仔细地清扫落叶。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更多2022-11-29 11:28:03
当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D组法国对阵丹麦的比赛在多哈974球场举行。来自陕西的志愿者白鑫沂在974球场的看台忙碌。白鑫沂目前在迪拜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六个月前在线上面试后顺利通过卡塔尔世界杯志愿者的选拔,目前主要负责974球场的看台以及媒体中心的媒体引导工作。学习阿语的她表示能参与到世界杯的志愿工作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2-10-31 15:33:02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总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村民1000余人。2015年以来,南沟村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群众参与”的思路,扎实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盘活流转土地资源,种植苹果、樱桃,养殖湖羊,建设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
在发展的过程中,南沟村注重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产业、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景区经营、农闲务工等,带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2-10-14 15:24:20
近年来,陕西省山区农村民宿发展势头迅猛,以品质化、风格化的山村民宿为载体的周边游、“微度假”成为旅游市场的新潮流。农村闲置废弃农房通过灵活的合作经营模式改造后,变成一栋栋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既满足了人们亲近乡土自然的旅游消费需求,又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就业。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2-10-12 16:56:56
近年来,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统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取得良好综合成效。经过坚持不懈保护发展,宁陕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6.24%,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攀升,朱鹮从初次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长到300多只。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宁陕县的观光旅游业、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殖及加工等项目和产业蓬勃发展,使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实现增收。
更多2022-10-11 17:50:30
当日,苏陕协作项目陕西省洛南县旱改水水稻种植示范园培育种植的150亩优良水稻开始收割。
南京市江宁区和陕西省洛南县合作,充分发挥江宁区科技力量,优化水稻品种,精心选育繁育,聘请农业专家对水稻的育苗、日常管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讲解指导,先后引进明香粳813和徐粳119等新品种水稻进行试种。今年试种成功并喜获丰收,亩产达600公斤,打破了地处秦岭深处的商洛全市多年不种水稻的历史。
水稻种植的引进将有利于秦岭深山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将通过大面积推广,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2-09-27 09:04:13
金秋时节,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的东台塬上,一排排石榴树缀满红彤彤的果实。近年来,潼关县发挥传统种植石榴的优势,大力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引进和培育多类优质产品,让小石榴落地生根,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软黄金”。
更多2022-09-27 08:57:07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又到一年秋收时。近日,陕西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当地农民忙于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割、筛选、晾晒稻谷、装袋,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