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16:43:52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山区小县,过去县城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如今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提升,配以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景观,绘成一幅美丽画卷。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11-10 16:30:56
在陕西洛川青平川上,有一座距今756年的古村落,这里现在还保留着97院258孔古窑洞建筑群。极目远眺,在黄土高原的山峁间,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窑洞群沐浴在初冬的霞光下,青平河环村流淌。走进甄家湾村,窑洞、院墙、石板路依次排开,迎接着前来采风考察的游客,静静地讲述着过去这里的历史变迁。
以前的甄家湾村是一个无支柱产业、水电路不通畅、大批资源闲置荒废、群众主要靠四处奔波打工维持生计的贫困村。2017年以来,通过“三变”改革,该村全面盘活资源资产,有效破解村子发展慢、群众增收难等制约瓶颈,实现了传统村落的华丽蜕变。
“我们全面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打造了影视拍摄、教育研学、写生创作和传统文化体验等‘四个基地’,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初见成效。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2.5万元,为村民分红超过30万哩。”甄家湾村支书白云告诉记者。
据介绍,甄家湾村将全部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打造“千亩黄花菜示范基地”。同时将66院167孔古窑洞入股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闲置窑洞使用权流转,打造了62孔“窑洞酒店”。先后有《建国大业》《信仰》等二十多个剧组来村拍摄,也成了绘画写生、文学采风创作的明星村。该村还被列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延安市文明村”。(吴超)
2021-11-10 15:40:41
11月8日,随着“11·9”全国消防日的临近,陕西省消防救援队伍“蓝焰英豪杯”健美健身大赛在西安举行。比赛共设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75公斤以上级等五个级别,参赛选手们一展“力与美”的风采。张远 摄
更多2021-11-03 15:45:37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河口水库湿地迎来大批白天鹅、赤麻鸭等鸟类。近年来,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阳区采取退牧还湿、禁牧减畜等有效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口水库湿地拥有大量浅滩、芦苇,地势平缓,水域宽广,野生鱼虾资源丰富,已经成为越冬候鸟途中觅食、停歇的理想之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11-03 15:33:38
目前,陕西省铜川市的苹果进入采摘季。位于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是我国优质苹果、大樱桃、桃等特色水果的优生区之一。多年来,铜川市依托当地适中的海拔高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以及深厚的黄土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特色现代果业发展,水果产值约占全市农业产值的60%。
据了解,铜川市今年苹果种植面积56.47万亩,预计产量59.1万吨。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2021-10-29 16:35:53
深秋时节,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周河镇的万亩梯田上云海翻腾,美如仙境。近年来,靖边县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靖边周河镇,千沟万壑旧貌换新颜,层层梯田如雕如塑,绿色成为了这里发展最动人的色彩。(麦文雄、刘保)
更多2021-10-29 16:31:4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不怕牺牲 依靠群众——照金精神述评
更多2021-10-29 16:22:48
金秋时节,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3万亩柑桔喜获丰收。近年来,地处秦岭南麓的城固县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支持柑桔产业发展,让当地的柑桔产业向现代果业转型升级,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10-19 15:51:39
近期,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迎来猕猴桃收获季。周至县位于秦岭山脉北麓,自然环境优越,是猕猴桃优生区。近年来,该县从科技研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个环节协同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已建成10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果5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1-10-19 15:40:47
10月7日,游客在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的海底隧道观赏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
为了满足游客对海洋科普教育的需求,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常年展示着300余种1.2万余尾淡水鱼、海水鱼,并先后引进海豚、北极熊、北极狼、麦哲伦企鹅等珍稀动物,成为集海洋极地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极地主题公园。
2021-10-09 10:59:29
十四运会的大幕已圆满落下。赛场上,1.2万余名运动员用精彩的表现,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届“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全运会”。全运盛会的精彩圆满,离不开幕后无数“装台者”的默默付出。他们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高涨的工作热情,最严格的工作标准,为十四运会提供了一流的保障服务。
全方位保障让运动员“赛”得顺心
“虽然比赛只有短短几十秒,但离不开幕后志愿者、记者、裁判员等的付出,真心向大家说声辛苦了。”9月24日晚,“亚洲飞人”苏炳添在十四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100米决赛夺金后,为田径赛场的“装台者”点赞。
本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共有1240名运动员参赛,产生52枚金牌。因为是参赛人数最多、产生金牌数最多的项目,田径项目成为一项赛事组织最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田径赛场诞生这么多新纪录,与紧张有序的赛事组织、清晰的人员流线、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密不可分。”十四运会田径项目技术官员组长钟杭伟说。
在田径项目开赛前,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还上演了一场创国内大型综合运动会最快纪录的演赛转场。9月17日,经过1200余名工作人员、100余台机械设备的24小时不间断施工,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完成从十四运会开幕式场地向标准田径场地的演赛转场作业。钟杭伟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一壮举,“陕西在赛事组织、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还要带着队伍来‘取经’,为办好亚运会做准备”。
不仅在田径赛场,在铜川举行的五人制篮球男子22岁以下组的比赛,因为拥有众多CBA明星而备受关注。9月26日晚,郭艾伦、周琦、胡明轩、赵睿等众多国家男篮队员,为现场近3000名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赛场内,球员们尽情挥洒着汗水,赛场外,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十四运会铜川市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铜川市体育局副局长张辉说:“我们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赛事精彩圆满贡献力量。”
放眼十四运会在陕西的13个赛区,无数“装台者”在赛事组织、气象服务、信息技术、电力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用严丝无缝的工作流程、准确无误的信息播报、科技感十足的先进设备,为赛事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医疗保障与疫情防控并举
本届全运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体育盛会,如何在严守疫情防控底线、提供优质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让比赛圆满顺利举行,考验着组织者的智慧。
9月21日,十四运会排球项目女子成年组循环赛最后一场比赛——天津队迎战浙江队的比赛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体育馆举行。比赛中,天津队球员王媛媛意外受伤。伤情发生后,现场医务工作者迅速采取措施,简单救治后用120救护车将王媛媛护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救护及时、联络畅通、措施专业……医务工作者的一系列举措,得到受伤队员、参赛队伍、竞委会官员的一致好评。
西安市作为十四运会主会场城市,其卫生健康系统累计投入疫情防控人员6700余人次,开展涉赛人员核酸检测19.6万人次,救护车出动近2000台次,现场救治2700余人,转运患者上百人次。
为确保疫情防控“零感染”,陕西省在十四运会测试赛与正赛期间,累计排查64.46万人次、核酸检测496.2万人次,救治9223人次、转运291人次,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医务工作者,共有2.1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确保十四运会顺利举行,陕西省坚持精准分类管控、人物环境同防,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人员闭环、场地闭环、驻地酒店闭环管理,对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和开幕式观众进行封闭管理;充分发挥“陕西全运通”疫情防控系统的作用,对所有涉赛人员进行后台审核,及时提醒涉赛人员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当好运动员的生活“管家”
广东湛江的龙虾、陕北榆林的羊肉、山东的鸡柳……每天出现在十四运会运动员村餐桌上的可口餐食多达100个品种以上,能够满足全国各地运动员不同的需求。为了让来自天南地北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全运村里吃得放心,十四运会组委会也下了不少功夫。运动员村餐厅分中心主任汪岱告诉记者:“所有的食材都是从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运动员食品总仓调配,做到批批检测,保障了食品安全。”
除了让运动员吃得放心,还要让运动员住得舒心。工作人员为每个床位都配备了双面软硬枕头,更为个子高大的运动员加配了30厘米长的床脚凳。为了防止运动员意外碰撞受伤,房间里的所有家具都采用圆角设计,墙面转角处甚至加装了防撞条。
9月15日晚,十四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参加开幕式的数万人是如何在实现“五个零”的前提下有序抵离的?
西安市以交通部门为主,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沟通,通过科学统筹、高效演练、科技赋能、精准服务,投入交通保障车辆971辆,运输保障7.4万余人次,运行里程4.2万余公里,圆满完成开幕式交通运输保障各项任务,实现“零差错、零延误、零事故、零投诉、零纠纷”目标。
为做好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等人群有序抵离,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会同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远端集结、团进团出、错时抵离、定点上下”原则,制定车辆、司机、调度员、安全员等相互协同工作方案,确保开幕式当天交通保障运行安全有序。
“十四运会开幕后,各项赛事活动集中举办,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开幕式热烈圆满、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宣传报道有声有色、安全保卫严密稳妥、服务保障周到细致,给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陕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新气象新作为。”省政府副秘书长、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王山稳说。
(陕西日报 文/记者 田涯 张晋瑞 图/记者 杜玮)
2021-10-09 10:49:20
10月7日,正在建设的小雁塔历史文化街区中新开放的一群雕塑引来市民打卡合影。据了解,这些雕塑形象大部分来自唐代出土的陶俑和壁画,和以往不同,这些雕塑参照文物的色彩进行了着色,鲜活的展现了历史。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摄
更多2021-10-09 10:45:03
10月7日至8日,由西安话剧院排演的话剧《长安第二碗》在西安新城剧场上演。充满烟火气息的独特魅力和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抒怀的宏大格局,《长安第二碗》讴歌时代进步,关注百姓民生。
该剧以秦家葫芦头泡馍馆的兴衰沉浮为主线,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成长过程,映射出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展现了新中国在奔向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发展历程。3个小时的演出中,浓郁的西安风情和质朴的百姓生活带给观众欢乐与感动。演出结束后,如潮的掌声在剧场里回荡。观众纷纷表示,将如剧中人物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传递下去。(记者 柏桦)
据悉,此次演出结束后,话剧《长安第二碗》将赴武汉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并于10月12日亮相这一国家级戏剧舞台。
2021-10-09 10:38:12
塞北秋天的影子装在阳光里,有着粗线条的生命之美,妆点着一色的辽阔。大夏国都统万城更是大气排场,每时每刻都为世人展示着他的飒爽英姿。
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镇白城则村,为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较早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
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凭借其文化特质,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麦文雄 白凌燕)
2021-09-30 09:26:23
近日天气晴好,黄河壶口瀑布景区迎来“十一”节前旅游小高峰。此时的黄河进入一年一度的丰水期,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壶口形成多个“金黄色”的瀑布群,瀑布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壮观,引来众多游客观赏,并驻足拍照留念。
更多2021-08-23 15:45:04
2021年,陕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丫丫、楼生、正正共产下4只幼仔。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4只大熊猫宝宝健康成长。目前,陕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饲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36只。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更多2021-08-23 15:37:29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学文是一名从医35年的心外科医生,也是陕西省人民医院“爱心之旅”儿童先心病救助项目的参与者。2009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把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选为儿童先心病定点救治单位。12年来,李学文和团队在公益慈善基金的帮助下,先后在49个县区开展儿童先心病筛查和基层医生培训,累计筛查儿童170万名,培训医生12000余名,为3000余名先心病患儿完成手术治疗。新华社记者 魏翔 摄
更多2021-02-22 10:42:29
近日,陕西勉县武侯祠内,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被誉为“植物熊猫”的古旱莲提前绽放,引来游人争相观看这世间罕见的古树。武侯祠院内的这株旱莲,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相传是古人为了纪念诸葛亮而种植。因其树花开之时,花朵酷似莲花,而生于旱地,故有旱地莲花之美誉。 薛夏汐 摄
更多2021-02-18 10:26:45
春节期间,西安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以“福地迎新春,团圆中国年”为主题,策划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体验项目,邀请民众赏年俗、品文化。
记者 安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