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顺城巷,为何火不起来

我有话说 2019-04-18 08:16:40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刘舒雁

  位于西安古城墙脚下,全长13.7公里的顺城巷,一侧是巍峨的城墙,一侧是秀丽的仿古建筑。日间,老街道树影婆娑,清幽静雅;夜晚,酒吧霓虹闪烁,繁华似锦。这种城垛与飞檐、古朴与时尚的完美融合,构成了人们对顺城巷的经典想象。

  然而,这种景象更多来自于一种“游客”视角。如果在社交网络搜索西安顺城巷的图片,结果大多是有意筛选,网站按照旅行、饮食、居住等元素进行过滤,呈现出更具“代表性”的顺城巷。而顺城巷的全貌,则难以展现。

  “孤独网红”顺城巷

  “变化的速度太快了。十年前,城墙根下还有垃圾站和熙熙攘攘的菜市场,现在变成了干净的青石小路和美食打卡地标,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这儿拍照。”54岁的李方明住在中山门内附近,对于从小生活在顺城巷的他来说,“网红”是李方明对现在顺城巷的评价。

  改变始于想象。早在2004年,西安市就启动了《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修编工作,正式提出“复兴皇城”的构想。经过10年的渐进式恢复、改造、提升,顺城巷的一系列基础工作已经完成。2016年,西安市正式启动“皇城复兴计划”,决意打造城墙顺城巷历史文化街区三大地标项目:“长安里·1912”“皇城坊”和“尚德·映巷”。此次计划不仅意味着顺城巷改造项目正式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同时也带动了城墙内的文化体验式经济走廊的复苏。

  在皇城复兴过程中,红遍全国的永兴坊便是成功的项目之一。

  “2014年永兴坊开张后,每当有朋友来西安旅游,我就推荐他们去永兴坊逛逛,因为全国只有西安的城墙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想让他们看看我们西安的城墙‘味道’。”在李方明眼中,顺城巷处处是珍贵的史料,而永兴坊作为旅游地标,正是利用西安“老”优势,成功打造的“新”产业,自然地连结了古城的美食、历史与文化。李方明说:“有时看见穿汉服的小姑娘在永兴坊门口拍照,我都会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

  2017年,紧邻中山门的永兴坊凭借摔碗酒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上千万个赞,美食美景持续走红,引来大批游客观光。

  “各种美食和民俗风情都太有意思了。”第一次来西安旅游的王星熠说,永兴坊让她感受到了古都的魅力,可离开永兴坊,继续沿着顺城巷行走,“就没有别的游玩项目了。”

  王星熠所说的顺城巷指的是靠近中山门附近的顺城东路北段,顺城东路北段全长1800米,加上2100米的顺城北路东段,除了紧靠顺城巷100余米的永兴坊,其余的路段全部是生活街区,整条街道安静封闭,呈现“有城无市”的单薄景象。

  “只能拍拍照,再转战下一个景点。”王星熠说,无论是消费打卡还是留影纪念,对顺城巷的印象只能伴随着永兴坊的存在而被定格。

  人与城墙的联系被切断

  在“皇城复兴计划”过程中,南门顺城巷沿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开发改造的“重头戏”。南门外,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汇集了世纪金花、中贸广场、西安SKP等购物商场。对内,顺城巷串联起书院门、碑林博物馆和湘子庙文化街区,是人流量密集的黄金地段。并且,南门内交通便利,设有多路公交车站点,地铁2号线也经停永宁门站。

  虽然公共交通便利,但对于驱车前往的市民而言,顺城巷内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停车难问题。

  “每次去南门里,都会把车停在南大街中大国际立体停车场,但不会去顺城巷。”市民刘文浩说,停车问题满足不了自己一站式出行的需求,“走过去还需要20分钟,索性就不过去了。”

  据记者观察,顺城巷本身路面较为狭窄,靠近城墙的一面大多不允许停车,仅靠商铺门前规划的停车位根本无法满足每日巨大客流量带来的停车需求,而停在城墙下又面临被“贴条”,长此以往,顺城巷就少有“人气儿”,经济活力渐失。

  “南门内的顺城巷被打造成酒吧一条街,白天没有什么特色,很少有人来。”询问起店内的经营状况,巷内一家名为“中天阁”的古玩店经理马海宁苦笑着告诉记者,“你是今天早上第四位进店的,根本谈不上什么经济。”

  另一家名为“客串”火锅店的负责人张城则补充说:“别说是停车了,门前不能有任何招揽生意的装饰品。”

  去年4月,“客串”火锅店开张,前期装修共花费200万元,加上一年的运营、物业、租赁费用,截至今年4月,花费近300万元。

  虽然投资巨大,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整个街道没有人”导致火锅店严重亏损。张城回忆,去年夏天,为了增加客流,火锅店注册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平台,“即使这样,人最多时一天只有10桌,有时一桌都没有。”营业期间,张城尝试在店铺门口摆放花篮、活动架以招揽生意,但都被执法人员制止了。

  无奈之下,为了融入特色,彻底打造顺城巷酒吧街文化,火锅店目前也正被重塑成酒吧。“唯一的一家餐饮店也不存在了。”张城说,这意味着白天时间酒吧不营业,顺城巷则杳无人烟。

  得知“客串”火锅店改造,古玩店经理马海宁笑着说,“别说来顺城巷的游客了,我们自己每天都叫外卖解决午饭。”

  为了改变目前街区的萧条状态,盘活整条街巷的经济,张城说,去年几位商铺的负责人计划向相关部门解释南门内顺城巷的发展掣肘及想法,但因中途四家店铺纷纷倒闭而作罢。

  古老文化激活新兴经济IP

  如果说停车和餐饮只是流于表象的现象,什么才是城墙根儿的文化所在?才是顺城巷的最核心问题。

  “西安城墙的IP(本意指知识产权,现指拥有独特、美好、富于市场价值的事物)是什么?去成都锦里,第一时间想到火锅、武侯祠和闲适的生活方式;去上海新天地,第一时间想到文化空间、现代、摩登。西安呢?”巷内一家茶馆的老板崔瀞然直指:街区业态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度不够。

  2017年,崔瀞然考察发现,顺城巷内的商铺结构属于前庭后院式,窗外北面是书院门,南面是古城墙,所以将茶馆开在顺城巷内。“更多是一种生活美学,将历史与茶文化相融合。”崔瀞然说。

  但不久她发现,虽然南门城墙是整个城墙里最核心的一段,顺城巷却总是被遗忘的地带。崔瀞然说,城墙内,书院门作为很好的历史资源,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城墙外,大多都是年轻人。尴尬的是,顺城巷夹在两者之间,既没有人流量,也没有经济效益。“对老年人来说,顺城巷全是同质化的酒吧,他们不喜欢;对年轻人来说,他们也不是字画产品的消费群体。”因此,在粗糙经营之下,顺城巷不但不精致,也丢失了西安独有的“城墙根”文化。

  什么是“城墙根”文化?崔瀞然以成都锦里为例说:“对游客来说,白天游武侯祠,傍晚到锦里吃美食,晚上悠哉地欣赏夜景。对市民来说,在锦里的小茶馆里泡一碗清茶,与朋友们喝茶、聊天、发呆、掏耳朵、看川剧变脸,很有意境。”

  而南门里的顺城巷单调地用酒吧街所包装,难道真的是唯一解答?

  “当时考虑在这里开茶馆首先是因为茯茶起源于陕西,其次是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人们坐下来赏茶品茶,也是感受古城墙的韵味。”但与崔瀞然的期待相反,在众多酒吧当中,这间茶馆的确是巷内唯一一家。

  一位西安市民直言,相比被精心装饰美化的城墙外围,“城内只有永兴坊的摔碗酒和醉长安的毛笔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纵观整条顺城巷,除核心商圈南门、永兴坊和四个城墙角中唯一被充分利用的墉城邑,其余街段皆是幽静与冷清。

  去年五一期间,南门举行千架无人机表演,张城回忆,“当晚南门外聚集了约10万人,但进城游玩顺城巷的,却只有不到2000人。”

  城墙经济的密码何在?今年省两会上,《关于打造城墙经济带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可围绕顺城巷,打造类似成都锦里的一条街道,做成休闲特色一条街。同时将城墙利用起来,做成特色民俗文化街。比如,将西北角独有的宽八米长千米的玉祥门至小北门的习武台(城墙二台)发展成特色民俗商品一条街,形成城墙经济带,提高游客对城墙文化的体验感,以便更好地带动城墙周边景区的发展。

  而对于西安来说,顺城巷这一地理空间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和人情,是否应在“皇城复兴计划”过程中,将经济发展与古老文化相结合?改造也或许不应只是单纯的建筑外观的改变,更应重视古城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顺城巷改造计划实施十年有余,游客、市民所期待的顺城巷是享有更多元化、趣味性和凝聚力的特色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城墙IP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当然,这样的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但在改造的过程中,老城承载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地域特色也不应被遗忘。(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