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发展枢纽经济的“快进键” ——省民革、民盟、致公党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
2019-03-22 08:25:41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省民革调研枢纽经济发展省民革调研枢纽经济发展
□ 记者 吴军礼
陕西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因为地处中国大陆几何中心,位于我国南北、东西交界线的交汇处,坐拥“米”字形高铁网,特别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赋予陕西引领西部对外开放的使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陕西如何用好“三个经济”这把金钥匙,打开全面开放的新大门,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各民主党派纷纷将关注目光聚焦于此,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重点围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积极建言献策。
省民革: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壮大陕西枢纽经济,是省民革2018年的重点调研课题。围绕这一重点建言领域,一张时间表勾勒出整个调研清晰脉络:
5月,为了做好调研前期功课,省民革和研究“三个经济”的专家广泛沟通,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研究课题组;
6月,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研讨、分析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的综合优势、制约瓶颈等问题。
10月,由省民革领导带队先后前往西部机场集团、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韵达快递西北分拨中心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调研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客运量偏小、国际航运网络不完善、缺少北美航线等“空中枢纽”存在问题得到细致梳理。
今年省两会上,省民革在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应通过成立省属专业化民航发展投资平台、培育本地航空公司、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等手段,进一步强化航空枢纽建设。同时应完善机场、高铁站等设施布局,打造“公、铁、航”陆空一体、东西互济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省民盟:打造“四港联动”双向门户
2018年到山东沂蒙的一次考察,给来自民盟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西安邮电大学校长范九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九伦发现,在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欠发达、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沂蒙老区,竟隐藏着一个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物流集散地,各地的零散物资源源不断往这儿汇集,然后再从这里批量走货。这样的物流集散地不仅对沂蒙当地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而且还实现了物流管理、运输成本的降低。
结合沂蒙案例,他开始思考陕西发展枢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范九伦认为,陕西虽然也有自己的物资集散基地,但主动上门的物资却不多。如何破解困局?应该像沂蒙一样建设信息港,改变信息交流、发布、汇总方式,让信息多跑路,促使宣传更到位,从而将海、陆、空通过信息港一线牵连,打造出海、陆、空加信息港的“四港联动”模式。
除了建设信息港之外,范九伦认为,目前还要继续加速陆港、空港建设,让更多物资向这里汇集、从这里出发,形成内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一带一路”沿线面向内地的双向门户。
基于这些思考,在今年省两会上,他提交了《四港联动发展陕西枢纽经济》的提案。
省致公党:降低中欧班列各环节费用
“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才能促使门户更加开放,有了开放的门户才能发展流动经济。”致公党党员、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港口局副局长薛羽桐认为,在发展“三个经济”中,枢纽经济是基础。发展枢纽经济,需要抓紧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薛羽桐说,虽然长安号在运输时间上可以比海陆联运快出20天左右,但成本也是海运的2倍左右。
薛羽桐认为,长安号许多货源都是从海运渠道引流而来,但高昂的铁路运输成本,不利于长安号在货源竞争中发挥优势。为此,她建议省市相关部门从国家层面呼吁建立长效降费机制,让铁路货运价格走向市场化,并通过运费的降低带动口岸作业费等成本下降,从而凸显长安号货运优势。
“另外,长安号的本省货源只占所有货源的30%。”薛羽桐认为,除树立长安号在外地的品牌效应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省内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本地特色物品通过长安号“走出去”。
为降低中欧班列各环节费用,拓展班列省内货源,薛羽桐撰写了《建好国际物流大通道、助力“三个经济”大发展》的提案。该提案作为致公党集体提案提交今年省两会。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