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建设还需政策呵护资金加持

我有话说 2019-03-07 08:42:22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方明委员
方明委员

     

  □特派北京记者 满淑涵 原登荣 唐冰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谈到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时指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已经是“双一流”连续第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站在新一年起点上,陕西如何发挥高校数量多、层次类型多的优势,在全国高教版图争得一席之地?听听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有哪些好建议。

  方明委员东西部高教发展差距明显

  “西部地区高校要想在‘双一流’建设中迎头赶上,实现充分发展,一方面要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方明发现,陕西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与北京、上海、江苏等东部省市相差较大,西部地区入选高校和学科总数也远低于东部地区,集中体现了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他表示,相较东部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会更多。

  为什么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如此关注?方明表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较重的人才培养任务。“由于经济欠发达,多年来,西部省份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一直远低于东部,已成为制约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双一流’建设的瓶颈和短板。”

  方明就此建议,国家在政策、资源和投入等方面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进一步落实“双一流”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一揽子指导政策。同时,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动态调整中,继续对西部予以倾斜,加快解决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整体提升。

  刘三阳委员“强校+”计划或可促进均衡发展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刘三阳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同时带动薄弱高校加快发展,可以通过强校托管弱校的方式,就像“以老带新”一样,帮助弱校发展进步。

  刘三阳指出,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发展不平衡、强弱悬殊,且差距越来越大。薄弱高校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谋求发展困难较大。他建议,实施强校托管弱校(“强校+”)计划,安排那些入选“双一流”的大学托管薄弱高校,通过选派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进修、培训、轮换、交流等举措,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特别是支持帮助西部弱校发展。“可以参考结对扶贫的方式,将托管帮扶的成效纳入对强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高岭代表呼唤政策利好人才升级

  “陕西是高等教育大省,现有普通高校93所,其中部属学校6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28所,在校生155.3万人,全省每10万人口平均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三位。”说起陕西高等教育“家底”,在陕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侃侃而谈。

  他通过教育数据分析发现,近三年来,陕西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每年保持在34万人,毕业学生中每年约有13.5万名毕业生在外省就业,6.8万名毕业生流向广东、江苏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可以说,陕西每年为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研究性和应用性人才。”

  “近年来,陕西建立健全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高等教育投入机制,财政投入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使用效益稳步提升。”在梳理这些高等教育利好动态的同时,高岭也指出,由于陕西地处祖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东部省份,“双一流”建设补助有限,地方财力难以满足省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实际,高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综合考量陕西高校对国家建设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陕西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强西部高校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快促进陕西由高教大省转型为高教强省,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