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去哪里养老

我有话说 2019-03-18 08:17:53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北京广安门北滨河路,老人们更青睐邻 里守望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满淑涵 摄
北京广安门北滨河路,老人们更青睐邻 里守望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满淑涵 摄

     

  2018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愿望。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将养老机构分为5个等级,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国家标准空白。全国两会期间,一项“退休后,你倾向于去哪养老”的网络调查引起了代表委员热议。

  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作为老年科医生,我去过社区、养老机构调研,深感“养老”关系千家万户。今年,我最关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在社区和乡村,政府集中管理难度较大,不如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所在区域的综合医院有机“捆绑”,形成医疗服务和医养结合的服务联盟,解决常见病及多发病、慢病的管理和防控等。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场所狭小、设施简陋,很难满足所管辖居民的基本要求。扩大和完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在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下,鼓励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个体诊所的医生及康复师经过规范培训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将社会上适龄的待岗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充实到老人照护队伍中。

  三是医保支付进一步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居民的常见病门诊诊疗费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诊疗费用及康复医疗相关费用,纳入到医保支付范畴,可以有效缓解大医院住院压力,降低居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医养结合老年医院要跟上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卫健委主任何延政:我国老年人口增速和规模均居全球首位,老龄化带来的最大健康问题是慢性病。第五次国家卫生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1.8%。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老年病医院仅有133家(民营24家),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三级医院不足10%,与庞大且急剧增长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相比,我国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建议加快建设老年病医院。

  一是明确老年病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标准制定。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定位老年病医院的性质和功能。

  二是加大对老年病医院公共财政投入。建议每个市(州)和人口较多的县至少建立一家政府办的老年病医院,引导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转为老年病医院,加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心脑血管、老年卒中、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重点疾病专科建设。

  三是壮大老年健康人才队伍。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本科阶段老年医学、老年护理专业,健全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体系与职称评定序列,探索将老年医学设置为一级学科。

  四是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和制定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兴办老年病医院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老年医疗服务。

  互助养老生活更有滋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了每个家庭都关注的大事。我觉得“抱团养老”是一个非常好的养老方式。

  比如,早年一些好久不见的朋友同学现在大家都退休了,可以凑在一个小区或者相隔不远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修建一个房子,大家聚在一块儿,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擅长出力,大家轮着做饭、扫地,在一块唱歌、跳舞、聊天,共同生活是特别好的养老模式,我比较推崇这样的养老方式。

  集中互助养老是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传统居家养老之间的模式。与专业化社会养老相比,人们负担得起,不脱离当地生活环境,适应性强。与居家养老相比,这种养老方式方便了政府服务,增加了老人之间的交流,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孤独,为子女外出务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隔代育儿不能成为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很多老人退休后选择以隔代育儿的方式度过老年生活,我认为这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是互惠的,享受天伦之乐、儿孙绕膝是很多老人的愿望。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照顾孙辈要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生活造成太大负担。同时,年轻人也要多理解老人,不能将带小孩作为任务硬塞给老人。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多出去走走、去外地旅游。

  同时,我呼吁大家多关注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很多农村老人住得比较分散,且他们的子女很多都在外地工作,因此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农村老人的生活多些保障。(据人民网)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