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如何亮出“陕西特色”
2019-03-14 08:41:59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陈超委员 特派北京记者 杜静波 摄
□特派北京记者满淑涵原登荣
陕西军工资源、科教资源丰富。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来,陕西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基地园区载体建设,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2019年,陕西军民融合发展将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基本主线开展各项工作。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力推进?代表委员有话说。
陈超委员:建设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2017年下半年,科技部、军委科技委开始在全国试点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依托国家自主创新区、国家高新区等国家级科技园区,在军民合作基础好、创新资源密集、推动军民融合意愿突出的省市,统筹布局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认为,陕西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和军工电子六大军工行业在陕均有分布,形成了厂、所、院(校)配套的国防科研、教学、生产、试验体系。“陕西已完全具备建设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和条件。”
陈超认为,有关部委应加大对陕西科技军民融合工作支持力度,争取第一批在陕布局建设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军民服务生态。
他建议,大幅提升陕西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能力,促成军民融合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优质民参军企业,涌现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形成新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
刘志让代表:坚持科技创新才有发展动力
“当前,航天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强则航天强,航天强则中国强。”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举例说:“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工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结下的丰硕果实。”
刘志让认为,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关键领域,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持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军民融合才拥有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才有基本的依托。”
“科技创新要求军民融合企业必须掌握核心竞争力。”刘志让建议,要走好军民融合之路,必须以战略思维“睁开眼睛看世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把科技创新、军民融合落实在管理、技术、制度、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真正从“军工小天地”走向“市场大舞台”。
刘志让还建议,要利用优势聚焦主业,以军民融合引领转型发展,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破’就是坚定不移地归核聚焦,对市场前景渺茫、核心技术优势不突出的产业要果断弃绝;‘立’就是要立足航天液体动力技术优势,持之以恒地科技创新,瞄准市场需求,尽快形成优势产业,以创新和转型的增量对冲去产能的减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能。”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