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料:被忽视的付出
2019-01-21 09:20:15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遇上晴好天气,小区里老人会带着娃在院子里活动。
照顾孙辈,是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社会对流动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关注,对老人隔代照料的价值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同,老人因照料孙辈产生的身心压力问题也同样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记者 满淑涵 文/图
1月15日凌晨5点20分,62岁的赵霜敏就起床忙活起来,蒸蛋、冲奶粉、打果蔬泥。吃的准备就绪,她开始打扫客厅卫生,顺手将小外孙前一晚弄脏的两条护兜洗干净挂在阳台。从老家河南洛阳来西安带小外孙已经半年有余,这些家务事已成了她每天早上的“规定动作”。
据一项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占7.2%。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是构成老年群体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
记者近日在西安市随机采访了10位60岁以上老年人,并通过问卷形式向50位年轻爸妈了解家里老人带娃情况,其中,八成老人表示愿意帮忙带娃,而70%年轻爸妈认为让老人带娃属无奈之举。
陪护居多,科学育儿还需系统学习
“有耐心,安全放心;家人能团聚;省事省钱。”不少年轻爸妈在问卷中反馈,请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些都是重要原因。
家住西安市西郊昆明路的韩女士表示,因为自己在一所公立初中当老师,紧张忙碌已成常态,休完产假立马“复工”,自己带孩子完全没有可能。“算了一下请保姆的费用,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况且对陌生人还有不少顾虑。好在公公婆婆都已经退休,就把他们从渭南接到西安来看孙子了。”
马女士的公公婆婆则是主动提出要帮小两口带孩子。“从怀孕到现在,婆婆一直在家帮忙照顾。现在小叔子家的宝宝也出生了,两家人干脆住到一块,避免老人来回跑。”
老人帮忙带孩子主要承担哪些家务?问卷调查选择“陪护孩子,保证孩子安全,包括看守小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居多,占到96%;其次分别是“负责孩子的饮食喂养、营养健康”“帮孩子父母做家务,包括打扫室内卫生、洗衣、买菜、做饭”“陪孩子玩乐,教会孩子各类知识”。
杨女士的宝宝现在一岁三个月大。她认为,负责孩子的日常护理保健,比如按摩、洗澡、饮食等,都需要具备专业育儿知识,而家中老人带娃通常是“经验为先”。“很多方式方法都不适用,有时候善意的提醒反而让老人觉得是‘嫌弃’‘不尊重’他们。”
去年夏天,因为婆婆每次给宝宝洗完澡都要涂一层厚厚的痱子粉,杨女士和婆婆还闹了点小矛盾。之后,她买了整套《实用育儿百科》跟婆婆一起探讨,还经常用微信与婆婆分享养育指南。“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希望老人能多了解一些科学育儿知识。”
对老人带娃地位,年轻爸妈认识不同
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对此,问卷调查年轻爸妈选择多样。
姜女士跟公公婆婆同住一个小区,父母家也距离不远。从2017年3月怀孕开始,婆婆和妈妈就轮流照顾。“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婆婆和妈妈对这个唯一的孙子都很疼爱。我们也知道带娃是件辛苦事,所以请他们轮换来看。”
不论是奶奶带还是姥姥带,姜女士认为,老人带娃仅起到协助作用。“带孩子这件事,多数时候还是需要父母亲力亲为,比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教他识物。如果是老人带的话,往往会直接让他看动画片,觉得能哄住孩子就行。”
在受访年轻父母中,有98%的爸爸不认同姜女士的观点。“老人带娃的作用跟父母同样重要,只不过跟孩子父母各有分工,缺一不可。”闫先生初为人父仅4个多月,看着妻子和母亲每天忙里忙外,自己下班回家后就赶紧充当“超级奶爸”,换尿片、做辅食、陪玩,一刻不闲,“就是想让她们多休息一会儿”。
在选择向老人表达谢意方式方面,问卷中,“重在言行举止上的尊重”者占到40%,“逢年过节买礼物、给红包”者占到38%。在同时选择上述两项答案的姜女士看来,感恩父母,精神意义和物质意义同样重要。“即使父母不帮忙带孩子,这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应尽义务。”
帮忙并非义务,有很多有趣的事要做
“我只帮女儿把娃带到上幼儿园,然后就交给他们自己管了。”接受访问时,纪成英阿姨对带娃时长问题观点明确。过完春节,她的外孙女就会在小区附近的幼儿园入学,而她跟老伴也打算重新“入学”,去老年大学学习书画。
薛宝玲阿姨则表示,虽然小外孙已经上小学,但是只要女儿有需要,她还是会“随叫随到”。“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大城市生活成本又高,能帮上忙我们也觉得很欣慰。”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毛瑛认为,在帮忙带孙辈问题上,老年人要明确“帮忙”的概念,而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保姆”。“当下,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奶奶偏心儿子、姥姥偏心女儿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老人的价值却往往被忽略。”
因为做过代际支持与老龄健康课题研究,毛瑛建议,老年人要有自己晚年生活科学规划,隔代照料可以是一种生活选择,但不是应尽义务,不应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孙辈身上。“由于中国老人带孙辈观念根深蒂固,有不少老人在孙子成年求学,甚至就业后感到寂寞无助,这种状态并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