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八一敬老院里听老人讲革命故事

我有话说 2019-08-16 08:44:30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康文华老人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康文华老人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记者 张姣姣 文/图

  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座特殊的敬老院,这就是延安八一敬老院。与其他敬老院最大的不同就是,住在这所敬老院的老人都曾是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8月6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聆听老人们讲述经历战火洗礼九死一生的感人故事。

  “ 父亲常常讲起过去吃树叶树皮的岁月”

  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八一勋章……在延安八一敬老院里,今年98岁的康文华老人身着旧式军装,指着胸前的奖章讲述参加战斗的故事。老人说:“那时候家里穷,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打出‘翻身仗’。”

  1935年1月,康文华在延长县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1936年在红二十八军当战士,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1942年5月,康文华在抗大参加第八期学习,随后被分配到皮定均第七分区司令部——豫西游击支队任排长。当年,他参加了反击日寇太行山大扫荡战斗,因立战功升任连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大肆进攻解放区,康文华带领队伍在安阳、沙河等地反击国民党军队,并取得了胜利。

  康文华的小儿媳李常芬说:“父亲在平汉战役中被炮弹震聋了耳朵,但他识字所以可以借助纸笔与人交流。”现在康文华老人跟小儿子康武斌一起生活,夫妻二人一边种地一边照顾父亲。“父亲常常讲起过去吃树叶树皮的岁月,他也特别勤俭节约,最见不得浪费粮食了,衣服穿烂了也要补一补再穿。”康武斌介绍说。

  “现在的日子好呀,我很幸福 ”

  “日本鬼子有飞机,打到最后我们全连只剩下6个人,但大家还是拼到了最后一刻。”1939年,年仅13岁的同景飞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他跟随部队奔赴山西抗战前线,与战友们一起在惨烈的战斗中英勇作战。

  如今同景飞老人已年过九旬,他身着旧式军装,腰板挺直,给记者讲述70多年前战争岁月往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大举进攻陕北,在与胡宗南部的战斗中,同景飞与战友在战壕里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只要是想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就伤心,一场战斗之后人可能就没了……但我们从未害怕过,老百姓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先把敌人赶走!”说到动情处,老人眼里泛着泪光。

  新中国成立后,同景飞回到老家志丹县义正乡务农。2003年,他被安排到延安八一敬老院养老。同景飞感慨地说:“穿得暖、吃得好、住得舒服,现在的日子好呀,我很幸福!”

  “任何时候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

  “对于长征,外婆说的最多的就是‘苦、累、不容易’。”在外孙雷勇的记忆中,从没见过外婆刘天佑哭过,她一辈子都是个坚强的人。

  1916年1月,刘天佑出生于四川巴中刘家大院。9岁父母双亡后,她只能在地主家里做苦工、放羊维生,后来碰到了红军宣传队伍就参加了红军。

  1935年8月,刘天佑随部队一起参加长征。1936年9月红军到达甘肃会宁,她就在部队医院从事医护工作。1937年初红军到达延安,1938年12月她因病退伍。

  回忆起外婆,雷勇话语充满敬佩和感动。“我们常问外婆,长征过草地,是不是只能吃皮带呀?外婆告诉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皮带可以吃,大家都是靠吃雪和草撑下来的,唯一的信念就是跟着部队走,千万不能掉队。”

  “任何时候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是外婆常挂在嘴边上的话。”雷勇回忆说,1997年镇上接通有线电视,需要缴纳500元钱拉网费,但老红军是免除这部分费用的,当时外婆就坚决不同意,专门找到乡党委书记把钱给补上了。

  受刘天佑老人的影响,后代们都严格遵守家风。雷勇说:“我们全家人都为外婆感到骄傲,会把长征的故事、长征的精神代代相传。”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