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窑火旺
2019-07-12 08:15:46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孟武成说,修坯不能 太深也不能太浅
□记者 原登荣 刘菁 文/图
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陈炉古镇,是中国北方最著名民窑耀州窑的传承地,至今已有1400年制瓷历史。史载“陶场南北三里,东西延绵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陈炉,遂因“陶炉陈列”而得名。
到了铜川,如果要问当地人有啥好去处,陈炉古镇定会高居推荐榜。如今每到节假日,铜川及周边市民就会自驾前来,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文化魅力,而了解和体验耀州瓷制作工艺,则成了最受游客欢迎的体验项目之一。
王家瓷坊是古镇众多家庭作坊的一员。进入长方形小院,放眼一望,四处都是各类瓷器。陶工们拉坯、修坯,上釉、雕花各司其责,人人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今年57岁的孟武成是土生土长的陈炉镇人。作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已和瓷器打了40多年交道,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拉坯、修坯。孟武成介绍说,瓷泥制作好后第一步就是拉坯,这一步是瓷器的成型阶段,没有经验就很难准确完成。修坯则是造型阶段,对手感和经验要求更高,既不能修太薄,也不能修太厚,太薄上釉时易破碎,太厚烧制中炸裂率较高,功夫就在准确拿捏。
按照制作工艺,修坯完成后,还需要把加工成型的坯晾晒至全干或半干,这样才能方便在坯体上刻字。陶艺师高建龙就是位刻字高手。他先是进行基础雕刻,群山、祥云、立体字都需要在这步完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正是通过他的手,“长”到了瓷器上。
“基础雕刻完成后就得施釉,釉干后才能继续做刻花、刻字等精细活。”讲起坯体刻字,高建龙放下手中的雕刻刀说,这需要格外细心,必须掌握好力度和深浅,刻太浅会造成不显观,刻太深容易破坏坯体,为此初学者需要细细体会,“一个中号的百福罐得花三四天才能完成。”
之后就是烧制。烧制完成后还需要在釉面上纹样和填彩,然后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一件完美的瓷器才算完成。
陈炉镇湾里村农民郭改样已在王家瓷坊工作了10年,主要负责纹样和填彩。她说:“耀州瓷养活了世世代代的陈炉人,制作耀州瓷,不仅是脱贫致富的手段,更是一种情怀。”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工作时需要极大耐心,没有打底,保证每个瓷碗的唯一性。如今我每天上6小时班,能完成50只瓷碗的纹样和填彩。”郭改样介绍说,一只瓷碗自己能挣1元钱,每个月自己能多收入1500元。
“山中取土,手工拉坯,雕花绘图,日晒火烧,蹄窑制成,作坊如今仍保持着传统技艺。我家作坊现以烧制黑釉剔花产品和各类青花大老碗为主,兼烧各类香黄釉餐具及现代陶艺作品。”铜川市政协委员、王家瓷坊负责人王战军告诉记者,据王家族谱记载,早在明代时先祖就开始学习陶瓷烧造技艺,之后祖祖辈辈都以制瓷为生。
说起脱贫攻坚,王战军说,王家瓷坊已吸纳20名贫困户、下岗职工就业。今后在履职中,自己还要继续为耀州瓷的传承和发展鼓与呼。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