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 构筑文明之魂 ——榆林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剪影

我有话说 2018-12-25 09:22:00来源:各界导报


     

  榆林作为能源之都,其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低谷之后,再次发力走上快车道。2018年前三季度,榆林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4.6亿元,同比增长9.3%,创2013年以来季度新高。财政总收入758.7亿元,同比增长33.1%;地方财政收入306.4亿元,增长31.9%,连续11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榆林市不断加大对整个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目前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而作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下称创文工作)更是成为榆林37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的最高荣誉,是展示榆林市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名片,也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要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标准,助力榆林早日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质和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2018年10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在检查指导创文工作时表示。

  □ 高三宝 许鹏

  领导重视,制度完善为创文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创文工作的开展和强力推进,组织领导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是创文的根本保证。而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文工作,榆林市围绕“一个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建设三个城市”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24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96个部门(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第一副主任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兼任。分别从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等8个部门抽调一名领导,兼任市创文办副主任和督导组组长。

  为了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榆林市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及操作手册,制定了《榆林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2018—2020)》《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查(督办)问责问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年度创文任务、材料申报、实地考察、督查问责等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全市创文工作深入开展。

  在创文过程中,资金保障非常关键,为此榆林在全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将创文办的日常办公、公益广告宣传和大型宣传教育等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市委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城区多个地段调研指导和督查暗访,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彻底根治脏乱差问题。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5%的窗口单位,报请市文明委领导约谈责任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并组织“回头看”。对创文责任单位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和分级分类测评排名,将测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城区内乱停车、乱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乱扔垃圾、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

  系统学习,树立典型为创文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创文工作的有力推进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正确认识,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榆林制定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了“千名书记讲党课”活动,市委常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等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深入县市区、所在党支部、扶贫包抓点讲党课。

  针对多个领域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榆林市扎实开展文明交通、市容市貌整治、市场秩序整治、文明餐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文明旅游、文化传承、市民素质提升、文明上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十大专项治理行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文知晓率、支持率,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榆林通过六届“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暨榆林好人评选表彰活动,使得榆林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不仅帮助大家找到了放大好人效应、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答案,更引领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树起了精神坐标。

  此外,榆林还组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团,深入12个县市区宣讲,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在志愿服务方面通过出台相关文件,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着力推动“邻里守望”“大爱榆林”“爱心中转站”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设。截至目前,榆林市已新增志愿服务组织111个,新增注册志愿者7054人,全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15.4万多人。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是陕西省唯一获奖组织。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创文工作提供舆论保障

  为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榆林市建立和完善了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公益广告宣传的主要内容,通过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展板、打造主题灯笼展示街区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创文工作的开展,要把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文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创文的浓厚氛围,为此榆林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的通知》,设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爱未成年人等10余类60多种公益广告,在城市出入口、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建筑围挡、主要交通路口的1600余块户外公益广告牌刊出。

  据了解,《榆林日报》累计刊登公益广告120个整版,榆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公益广告1.1万余条,榆林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1.8万余条;市区门店、商厦、广场LED屏和出租车、公交车电子屏、车载电视累计播发创文公益广告350多万次。

  榆林人具有典型的陕北人性格,性格豪爽注重诚信,然而榆林经济在2012年出现下行形势后,社会上出现了恶意逃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等不守信行为,对榆林文明形象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榆林在2015年出台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

  齐抓共管,多措并举为创文工作提供环境保障

  突出道德内涵,全力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推行“公办幼儿园适度收费、民办幼儿园按等级适度奖补”等措施,引导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向普惠性方向发展;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等措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

  深入定边、靖边、榆阳等县区清真寺和伊斯兰教活动点,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民族团结。

  举办了榆林市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少儿春晚等17项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推进“余子俊长城文化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启动了宋夏历史文化创意遗址公园项目规划工作,总投资55亿元的中心城区“四馆两中心”开工建设。

  成功举办了2018榆林国际马拉松赛和2018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等群众类比赛活动76次。

  组织了“阅读,让榆林更美丽”2018年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了职工阅读、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经典诵读等80项活动。

  重拳打击,构建和谐市场环境。对1449户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办理市场主体注销登记12434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2.07万户。落实全省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1+9”行动部署,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八大类违法行为,持续净化商品市场环境专项行动。开展“红盾护农”“格式合同”“虚假违法广告”“校园周边”等市场专项整治18次,取缔无照经营户152户。

  建设诚信榆林,全力打造诚信守法的信用环境。加快推进榆林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完成调试和信息录入工作,并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等窗口单位设置了10台信用信息自助查询终端,进一步扩大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领域的运用,最大限度发挥联合惩戒的威慑力,引导社会各界强化信用意识。

  切实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与同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起了城市规划长期跟踪服务机制,并就榆林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修编、西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同步推进了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城区功能照明及景观亮化、主次干道雨污水管道检测等11个民生项目;智慧城管系统建设进入硬件环境、地理信息、城管业务软件综合大集成阶段,积极推进各子系统的对接、联调和系统试运行工作;扎实开展城区车辆乱停乱放乱收费综合整治活动,分批次推进违停管理工作;对12个县市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了抽查,排查治理了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市3237个行政村建成了环卫组织机构;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市建成24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榆林相继建设了6个综合性公园、4个专类公园、11个社区公园,完成投资1.5亿元;建设了垃圾压缩转运站、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第二、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目前也正逐步展开;加大了对燃煤、扬尘、高污染柴油车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推进燃煤锅炉改造,逐步淘汰无烟煤等高污染燃料。

  截至10月底,榆林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96天;全市15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引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治率达到100%,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

  强化公共安全,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组织开展了校园周边“五毛食品”专项检查、学校食堂及其它食堂餐饮食品安全整治、餐饮服务环节肉和肉制品专项治理;以“雪亮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重要路口、重要场所、重点部门全覆盖;整合网格化巡逻警区,新增巡特警队员,实行24小时勤务制度;开展了扫黑除恶、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四大三抓”、禁毒“两打两控”等一系列严打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召开城区防汛工作部署会,同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城区防汛责任书;修订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了应急能力保障建设和应急宣传培训等工作。

  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榆林市文民办主任谢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测评体系,围绕“一条主线”、实现“创成”和“创好”两大目标、打造“三个品牌”、站位“四大攻坚战”、落实“五条保障线”、实施“六大专项整治”、用好“七条推进措施”、狠抓“八项重点工作”的思路,抓好整治工作,对重点路段、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农贸市场等开展拉网式检查,加强综合整治,在改善环境、完善设施上达标创优;抓好管理工作,围绕道路交通、文明出行、校园周边、五小行业和窗口单位等加强规范引导和管理处罚工作,在优化秩序、规范经营上达标创优;抓好精细工作,按照测评体系要求,把工作做到人的身上、得分点上,在提升素质、申报材料上达标创优;抓好亮点工作,树立标准意识、品牌意识,打造公共场所、商业大街、品牌社区等点位,在载体建设、实地测评上达标创优;抓好宣传工作,加强创建宣传教育力度和公益广告覆盖密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在全民发动、宣传造势上达标创优,力争在创建效果和成绩排名上取得更好成绩,把榆林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不断谱写新时代文明榆林的新篇章。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翻页